成為全球最受信賴的
創新生物醫藥公司
十年研發,初心如一,復宏漢霖的生物創新葯研發經 | 姜偉東專訪

醫學界智庫

2019-09-24

「生物葯開發風險那麼大,為什麼當初還義無反顧地選擇創業呢?因為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葯,中國太需要了!我的妹妹當年得了卵巢癌,但跟當時的大多數人一樣,用不起也用不上靶向葯。現在有葯了,但她卻用不上了。」


——復宏漢霖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姜偉東博士


2024澳门原料网站



他的創業夥伴、復宏漢霖另一聯合創始人劉世高博士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們從同樣的初心出發,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創業。從癌症患者家屬到葯企聯合創始人,從大洋彼岸的一間實驗室到地跨美國、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的跨國創新葯企,兩位聯合創始人用了十年時間。


近日,「醫學界」拜訪了復宏漢霖首席科學官、聯合創始人姜偉東博士,聆聽了這家本土創新葯企背後的研發故事。


第一個衝線的秘訣


2019年7月5日,復宏漢霖通過其聯席保薦人向香港聯交所呈交經更新的上市申請,擬募集資金為5億美元,同月中國證監會核准了復宏漢霖發行H股的申請。在此之前,復宏漢霖旗下的首個產品利妥昔單抗漢利康已經成功上市。


當外界都在關心公司成功的秘訣時,姜博士向「醫學界」表示:「這跟復宏漢霖的核心價值觀有很大關係,我們始終堅持『質量、速度、創新』的核心理念。只有堅守質量第一,速度才能夠真正快起來。」


「其實我們並不是國內第一家開發利妥昔單抗的企業,但我們最終第一個拿到了批文,漢利康也成為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生物類似葯。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重視質量,速度反而提上去了。」


「把錢花在刀刃上」


兩位科學家第一次創業,手上沒有太多資金,但對試驗所需的投入他們卻非常捨得——「要買就買好的儀器設備,不能在這些硬件上拖後腿。」


在漢利康開發的初期,復宏漢霖需要用到一種高表達系統,其選擇對後續的開發極為關鍵,於是兩人花3萬多美金買來了當時最好的表達系統,用它來推進接下來的試驗。而彼時兩個人從家人、朋友籌集來的資金也只有十幾萬美金而已。


曾有一段時間,公司財務情況緊張。為了將公司支撐下去,兩位創始人堅持不拿工資,並把存款取出來給員工發工資。姜博士回憶當初創業不免唏噓:「那段時間持續了半年多,多虧了家人的支持。」


自主研發培養基,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優質的培養基對細胞培養至關重要,但外面購買的培養基成品卻不會公布成分。由於每一個項目的細胞株不一樣,培養基的配方也要略加調整。為了提高產量,公司將目光投向了培養基優化。「自己配製培養基,你知道所有成分,增加減少都方便。」為此,姜博士帶領團隊潛心研製出培養基配方,並委託廠家生產。


結果證明,自己摸索出的配方不僅把產量從1克提升到了3克多,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原本每升20美金的培養基採購成本降到了4美金左右。「而患者可負擔的生物葯關鍵就要打造成本優勢。」


不做到與原研葯高度相似,就絕不過關


生物類似葯是指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已獲准註冊的原研葯(參照葯)具有相似性的治療用生物製品。生物類似葯候選藥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則上應與原研葯(參照葯)相同。而氨基酸序列在早期無法獲知,只有做出來後才能去比對是否一致。在早期研發過程中研發人員發現雖然氨基酸序列、分子量、大小與原研葯看起來一一對上了,但出現了10個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的微小差異。


姜博士介紹到:「氨基酸很小,需要把它整個序列排好一一跟原研葯對比,有時這種細微差別很難發現。」經過分析部一系列精密分析把差異找了出來,最終復宏漢霖做成了與原研一致的氨基酸序列。


這種與細節較勁,不做到高度相似就絕不過關的精神始終貫穿於復宏漢霖的研發生產過程。


捷報頻傳,全球研發大棋局


2019開年,復宏漢霖喜訊不斷。


• 1月,阿達木單抗(HLX03)獲國家葯監局(NMPA)新葯上市申請受理,並被納入優先審評程;


• 2月,利妥昔單抗(商品名:利康)正式獲批,成為中國第一個生物類似葯;


• 4月,曲妥珠單抗(HLX02)提交上市申請,成為國內首個進行頭對頭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的生物類似葯;


• 6月,HLX02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上市申請受理,成為中國首個在歐盟報產的國產單抗生物類似葯,同時也是首個被歐盟受理的「中國籍」曲妥珠單抗;


• 9月,授予KG Bio就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產品HLX10(重組抗PD-1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首個單葯療法及兩項聯合療法在東南亞地區10個國家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這種全球化的視野和成就,與其從一開始就布局全球,在中國上海、中國台灣、美國加州設立研發基地密不可分。


▌加州實驗室:從idea到研發


最近一兩年,在復宏漢霖加州實驗室中多了一些不同膚色的面孔。


「新的設想、研發思路在美國更容易實現。」姜博士向「醫學界」表示:「在美國,大家會有一些非常創新的理念,敢說敢做,堅持自己的想法,有分歧就在會議上爭論,這沒關係,因為大家出發點都想把事情做好。」對於美國員工的想法和堅持,科學家出身的姜博士常常持有尊重甚至鼓勵的態度,這種敢於質疑的創新精神以及為自己想法辯護的自信是成為一名優秀科學家不可或缺的素質。


復宏漢霖開放包容、善於吸納各方觀點的研發氛圍為創新提供了最適宜的溫床,除1個產品成功上市外,2個產品獲得新葯上市申請受理,14個產品、6個聯合治療方案在全球範圍內開展20多項臨床試驗,如此優異的成績在國內單抗生物醫藥領域也足以傲視群雄。


台北實驗室:從分子到動物實驗


台北實驗室在三個實驗室中最晚成立,但員工穩紮穩打的做事方式和極高的敬業精神還是給姜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動物實驗也是台灣實驗室的一大特色。目前小鼠規模已經達到了上千隻,可同時支持上百個實驗,這大大加快了公司的研發速度。


2024澳门原料网站



上海實驗室:從實驗室到藥品生產


生物創新葯生產不是簡單的踩縫紉機做衣服,而是一種高端生產,只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才能勝任。姜博士始終認為,「上海匯聚了大量的高端生物技術人才。」


此外,根植上海也滿足了公司很多其他考量。姜博士指出,我們立足中國,希望優先滿足中國眾多病患的需求,進而憑藉成本優勢造福於全球更多國家的病患。


全球聯動的研發佈局加速了復宏漢霖產品研發上市的步伐,同時姜博士也表示,公司商業化團隊正在逐漸建立完善中,除聚焦中國市場外,也逐步覆蓋到全球其他地區市場。通過與Cipla、Biosidus、雅各臣、Accord及KG Bio等國際知名醫藥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復宏漢霖對外授權已覆蓋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


結語  


在整個訪談過程中,質量是姜博士提及頻次最多的一個詞,而這種對細節的把控和追求可以追溯到他的大學時代。


「我大學時候是生化課代表,老師對我要求特別嚴格。有次考試我把『酶的底物』寫成了『酶的低物』,生化老師筆鋒一轉,本來的滿分就成了95分。」姜博士說,從那時候起,自己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事情做好,這也成為了後來他對自己和團隊的要求。


儘管有時會被員工吐槽太注重細節,文件里連一個錯別字都要糾正,但姜博士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只有將最小的問題處理好了,才能一步步做成大事。做葯是如此,做其他事亦然。」


- End -